今天在見習課程下課以後,就大老遠的跑到北醫去看記錄片
七年之養是記錄七個醫學生的一年,呈現出醫學生教育的過程
裡面的內容其實還蠻豐富的,幾乎都cover到了
大一大二的社團、通識、實驗課
大三大四的大體解剖、影像診斷學
大五大六的見習、大七的實習
趁著還記得的時候打打心得好了!
其實也不一定是對記錄片的心得,大概混雜著見習心得吧!
其實現在在見習嘛,所以對於大六所說的比較有共鳴
早上六點多起床,之後去醫院
參加晨會,之後上課或跟查房跟刀跟門診、跟病人聊天、寫寫病歷
回到家大概是晚上六點到八點吧,一週基本上要值一次班到九點
真正在醫院見習的時候,所學的跟在學校完全不一樣,當然並不是指課程的內容
而是真正跟病人接觸的時候,想到的跟在課本上念是不同的
也開始比較會思考記錄片裡大七學長講的醫療資源分配的問題
甚至是一些關於醫學倫理,一些法律相關的問題
我覺得記錄片裡真的有呈現出大一到大七醫學生想法的差異
即使這不是在記錄一個醫學生的七年
大一進來的時候其實什麼也都不太清楚
但到了大七真的是會思考到這是個攸關生死的職業
到底我們有怎麼樣的使命?
或是我們應該用怎麼樣的態度對待病人?
還有,其實我一直搞不懂,醫德到底是什麼呀?
總覺得「醫德」兩個字,現在已經被濫用了
另外我真的覺得醫學系是個封閉的小圈圈,即使讀輔大是在綜合大學裡
也許大一大二還比較有機會跟外系同學接觸,但是大三大四以後真的比較困難
在PBL的學習方式之下,一開始真的蠻事倍功半
同樣的內容要花雙倍的時間來理解,而且剛升大三的時候真的蠻不適應的
然後大五以後又待在更封閉的醫院裡
醫學系真的就是不太了解外系,然後外系也不太了解醫學系的狀況
因為不了解,所以很容易產生誤會
所以呢,我覺得這樣的記錄片應該要有機會給外系的同學看看
幫助大家互相了解呀!也可以思考一些平常不容易思考的問題!
整體而言,我覺得記錄片拍的還不錯!但是有的內容可以再解釋一下
不然一些我們熟悉的名詞,外系無法理解,還蠻可惜的!
不過我以後不會再做這種下課後衝去參加活動的事了
實在是很累,回到家都晚上十點多了,等等還要念書,時間不夠用呀
七年之養是記錄七個醫學生的一年,呈現出醫學生教育的過程
裡面的內容其實還蠻豐富的,幾乎都cover到了
大一大二的社團、通識、實驗課
大三大四的大體解剖、影像診斷學
大五大六的見習、大七的實習
趁著還記得的時候打打心得好了!
其實也不一定是對記錄片的心得,大概混雜著見習心得吧!
其實現在在見習嘛,所以對於大六所說的比較有共鳴
早上六點多起床,之後去醫院
參加晨會,之後上課或跟查房跟刀跟門診、跟病人聊天、寫寫病歷
回到家大概是晚上六點到八點吧,一週基本上要值一次班到九點
真正在醫院見習的時候,所學的跟在學校完全不一樣,當然並不是指課程的內容
而是真正跟病人接觸的時候,想到的跟在課本上念是不同的
也開始比較會思考記錄片裡大七學長講的醫療資源分配的問題
甚至是一些關於醫學倫理,一些法律相關的問題
我覺得記錄片裡真的有呈現出大一到大七醫學生想法的差異
即使這不是在記錄一個醫學生的七年
大一進來的時候其實什麼也都不太清楚
但到了大七真的是會思考到這是個攸關生死的職業
到底我們有怎麼樣的使命?
或是我們應該用怎麼樣的態度對待病人?
還有,其實我一直搞不懂,醫德到底是什麼呀?
總覺得「醫德」兩個字,現在已經被濫用了
另外我真的覺得醫學系是個封閉的小圈圈,即使讀輔大是在綜合大學裡
也許大一大二還比較有機會跟外系同學接觸,但是大三大四以後真的比較困難
在PBL的學習方式之下,一開始真的蠻事倍功半
同樣的內容要花雙倍的時間來理解,而且剛升大三的時候真的蠻不適應的
然後大五以後又待在更封閉的醫院裡
醫學系真的就是不太了解外系,然後外系也不太了解醫學系的狀況
因為不了解,所以很容易產生誤會
所以呢,我覺得這樣的記錄片應該要有機會給外系的同學看看
幫助大家互相了解呀!也可以思考一些平常不容易思考的問題!
整體而言,我覺得記錄片拍的還不錯!但是有的內容可以再解釋一下
不然一些我們熟悉的名詞,外系無法理解,還蠻可惜的!
不過我以後不會再做這種下課後衝去參加活動的事了
實在是很累,回到家都晚上十點多了,等等還要念書,時間不夠用呀
